瞻仰成兆才塑像
在河北省滦南县城以北的北河岸边,有一座被誉为“唐山八景”之一的北河公园。公园内,绿树掩映,鲜花绽放,河水荡漾,亭台廊榭倒映其间。当人们跨进公园门口之时,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尊成兆才老先生的塑像。塑像呈半身状,底座与下半身均系黑色大理石雕就,“成兆才先生”五个大字铭刻其间。上面,就是老先生的形象。只见老先生须发分明,双目炯炯,静静地关注着正前方。他关注着什么?肯定是在欣喜的观看着家乡的深刻变化,赞赏着他的继承者在沿着他的足迹,发展着本县的评剧事业。评剧,这一艳丽无比的艺术奇葩,在滦南人民的努力下,正在大放异彩,声震中华!
成兆才先生,字捷三,艺名东来顺,距今139年前的1874年 12月20日,生于直隶滦县(现为河北省滦南县)绳各庄村,1929年3月8日病故乡里。他生前以演“莲花落”而驰名冀东和东北大地,后接受他人的建议,将“莲花落”改名为“评剧”,使这一古老的剧种有了一个新的名讳。他天资聪明,具有非凡的艺术天赋,在评剧事业的发展上,可说是倾尽心血,殚精竭虑。他不仅能唱、能演、能导,而且还执笔创作,一生创作如《杨三姐告状》、《花为媒》、《杜十娘》等评剧剧本121部,堪称是我国戏剧史上杰出的剧作家、评剧艺术的创始人,难怪中国戏剧大师梅兰芳尊称他为“东方的莎士比亚”。一个出身农村,且又读书不多,全凭自己努力奋斗、不懈追求而获得如此殊荣,别说在中国,就是在世界上恐怕也是为数不多的。
成先生所处的时代,正是清朝末期、民国初期,中国的大地上,封建主义、资本主义的思潮还相当严重,广大的劳动人民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。作为一个从生活底层走过来的穷苦农民,深谙人民群众的痛苦,所以,他在自己喜爱的文艺形式中,以演出、说唱、编写剧目为武器,向着旧的社会制度发起不懈的冲击,无情地鞭笞社会上的不良现象,彻底揭露那些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、欺压良善、恣意妄为的统治者的罪恶行径。比如,享誉全国、人人皆知的《杨三姐告状》,是用县内一个恶霸富豪杀害妻子、勾结官府掩盖罪恶事实、受害者的妹妹,一个青年女子杨三姐,奋起反抗、不畏强权、百折不挠地替姐姐沉冤昭雪的真实事例,通过自编、自导、自演的一个评剧剧目,将真相赤裸裸的暴露在世人面前,给以杨二姐为代表的广大劳动人民伸张了正气,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嚣张气焰。这个胆量,这个气魄,放在旧时代一个艺术家的身上,实在难能可贵。从县内,到县外乃至全国都如此尊重成兆才老先生,对于他的这个剧目演出长盛不衰,津津乐道,也就不足为奇了。
成兆才是滦南县人民的骄傲,他的骨鲠作风,他的高风亮节,他的不懈追求,更是全国评剧界和文化艺术行业学习的榜样。他开创的评剧事业,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产,他的不懈追求精神,更是后代人学习的榜样。
滦南县向来就有评剧之乡的美称,从解放初期,到改革开放以至现在,前后已过半个多世纪的时间,全县人民步成老先生之后尘,大兴发展评剧之风,各乡镇、村,都成立了评剧剧团,随着形势的发展,排练和演出许多新老剧目。老的剧目大都是成老先生的遗作,而新的剧目则是歌颂新时期涌现的新生事物和先进人物,既弘扬了先进,又鞭笞了落后思想与倾向,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。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,由县内的主创人员,自编的评剧剧目《哑女告状》、《大棚缘》等,在全国评剧调演中,都获得了观众的好评和奖励。尤以老先生的家乡绳各庄村,也已成立了以他的名讳命名的评剧团,在全村业已形成了人人唱评剧、演评剧的新风尚。如果成老先生地下有知,一定会对如此盛况欣喜若狂,抚掌大笑。
目前,滦南县在县委、县政府的领导下,全县正在掀起一个振兴文化事业、推进评剧演出的高潮。这次,将成老先生的塑像放在这个非常醒目、令人观赏的地位,其价值实在不菲。
评论